【西华讲堂】底层的珍珠
2016-12-27 来源:校团委 学生通讯员:吴霜 点击数:213


    由西华大学艺术学院主办,西华大学艺术管理研究中心、西华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四川艺术研究所承办,以《底层的珍珠——原生艺术的边缘魅力》为主题的讲座于2016121日在艺术大楼C区音乐厅举办,魏言先生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西华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批评家屈波博士担任主持人。

 魏言先生是四川自贡人。现任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副系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当代艺术专题组委会副主任。成都本土实验艺术机构—“北村独立工场组织策划人。他曾赴台湾、日本、欧洲、印度、巴塞尔等地区和国家参展和交流。作品多次被澳洲白兔美术馆、中华视觉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化部中外交流中心、中环艺术基金会、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厅主墙陈列)等机构收藏。个人画册《异述》,由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学术文章和访谈多次发表于《艺术当代》、《国家美术》等杂志。省部级科研课题项目负责人。

 魏言先生先就正统的美术史书写来源谈起,从现代主义开始,印象派、后期印象派,加上马蒂斯、毕加索,再后来超现实主义、达达派、未来主义再到美国六十年代的安迪沃霍尔,这是一个主流美术史的书写过程,这是一条明线。但在美术史中有还有隐藏的暗线,它们时隐时现、忽明忽暗,相对于历史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概念“稗史”。原生态艺术在美术史当中就相当于稗史。原生态艺术的特点是散落的,原生态艺术家是散落在历史或社会中一些孤立的生命事件,相互之间并无关联。法国艺术家杜布菲为原生艺术创立了涵义:非职业、非学院、非自觉地自发的艺术创作。

 


    紧接着魏言先生详细举例介绍了原生艺术的四大类型:儿童美术、精神病人的艺术、民间自学者的创作、通灵/催眠者的无意识创作以及国内的原生艺术现像。

最后魏言先生提出他的两点启示:一消极的启示:乌托邦精神的余光、金融资本的强心剂。在当今社会,如果我们抛开政治,文化差异在不断地减退,某些传统特征也在消退,彼此间是融合的甚至是交互发展的。但是原生态可以明确看到对方的特点,是非常完整的、与世隔绝的。
二是积极的启示:新时代的到来、一种新的文化态度。原生态艺术在这样一个主流的艺术盛典中呈现,是对个体意志的尊重。这是艺术在历经狂飙的现代艺术时期、自我消解、诉诸于直观的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新的可能性,现在又回到对个体的尊重上来。自己的创作并不是要创造一种潮流或是风格,只需要创立自己的一个文化生态。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热情地向魏言老师提问。

 问:像在大学学习艺术,经过美术集训后的艺术者还能回到原生艺术者的状态吗?

 答:技术上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对艺术的敏锐感知力和悟性,还有对现实机遇的把握则有很大机会从精神状态上回归到原生艺术的状态。

 问21世纪,原生艺术将会以怎样的状态延续下去或会改变现有的状态成为另一种新的艺术思潮吗?

 答:改变状态是不现实的,原生艺术从本质上来讲就不是一个可以用正统方式所研究的艺术,它作为艺术思想的矫正方式独立生存着,作为异己力量独特地让艺术反观自身。原生艺术就是社会底层的艺术,是街头的艺术,不会形成统一的美学方式。



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