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8日,在中国青年网凉山州——“我们社区漆器的销量还是可以的,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店里的产品,这些漆器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使用。”实践团队在调研彝欣社区时,社区党支部书记这样说到。2021年7月6日,西华大学应急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彝欣社区实践团走进喜德县彝欣社区,围绕易地搬迁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主题,在社区党支部书记吉力阿体和社区工作者的带领下调研彝欣社区阿普如哈彝族漆器厂,并向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彝族漆器色彩搭配、纹样图腾以及技艺制作,使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充分了解彝欣社区作为喜德县最大的搬迁安置社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图为 实践团队观察彝族漆器
“黑红黄”色彩交织,展现彝族人民气质
当实践团队走进漆器店时,满屋漆器让队员们眼前一亮:黑红黄三色交织,色彩鲜明。社区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介绍了“黑红黄”三色含义:“彝族又叫三色民族,彝族人民对于黑色十分的喜爱和崇敬,在彝族文化黒,黑色是尊贵的象征,代表了彝族同胞对客人的尊重;红色寓意着热情和勇气,也象征着太阳和火;而黄色寓意着美丽和大方,象征着美好和希望。”在漆器的底部以黑色和红色为底,用黄色来勾勒线条。红色和黄色在黑色的基础上跳跃,黑、红、黄三色交织,风格上别具一格,展现其民族信仰和追求。同时实践团队也了解到,黑、红、黄三色是彝族文化中经典的颜色搭配,这种颜色的使用不仅体现在漆器上,还表现在衣服服饰上。“黑红黄”三色不仅寄托了彝族人民朴素纯真的愿望、积极乐观的心态;更代表了彝族同胞热情好客、勇敢善良的美好品格。
图为传统彝族器皿类漆器
漆器造型纹样丰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漆器,在彝族饭店甚至一些彝族居民的家中也随处可见,最常见的一些碗、勺子以及盛饭的器物中,其中一些别致形状的漆器有好多人买。”社区工作人员说介绍到。漆器屋里的展品既有生活用品,也有观赏品,审美与实用相统一。生活用品的漆器形状大多以圆形为主,比如盛汤装菜的盆、勺子、碗等。特别提出的是酒杯的造型比较具有特色。在观赏品中,老鹰、太阳以及老虎是彝族人民崇拜的动物。纹饰图样有阳光纹、鸡冠纹、藤纹等,纹样简洁大方,融合了植物、动物以及具体到图腾形象,对称分布。在漆器纹画内容上,漆器工匠是自由发挥进行创作,都是手工制作,每件漆器的纹样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漆器纹样源于生活经验、源于该民族对大自然的认识与观察。
图为 传统彝族装饰类漆器
精益求精出产品,工匠精神能致富
彝族漆器的颜色、纹样让实践团队了解了彝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信仰,接下来是对漆器作品的制作过程的了解。漆器手工艺者谈到漆器的制作时说到:“这样一个作品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学习和长期的练习才能做成,要能吃的了苦、有耐力和定力才行”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的介绍,完成一件作品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经过制胎、打磨、填灰、刷漆、彩绘步骤,而各个步骤间并非完全紧密连结在一起。以吃饭用的桌子为例,首先需要对饭桌表面涂上一层底漆,等待至少三天风干后才能进行彩绘等其他步骤,而填灰、刷漆等步骤需要重复多次进行,因而漆器总体制作技法复杂,周期较长。喜德县是彝族漆器的发源地,在长期技术的积淀下,彝欣社区彝族漆器产业发展大有可为而又未来可期。
实践团队了解到,彝欣社区的基础保障为漆器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社区漆器的发展同时给社区提供了就业岗位。据了解,彝欣社区掌握漆器制作技法的人数量较少,面对这一状况,彝欣社区加大了对漆器产业的帮扶力度,鼓励社区居民加入漆器行业。社区居民也积极响应政策,投身社区特色产业建设,就劳动力结构看,目前彝欣社区漆器行业多了很多“90后”“00后”的年轻学徒,他们能耐下性子、吃苦耐劳地钻研漆器技艺。为彝欣社区发展特色经济产业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