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交流刺绣经验,弘扬彝绣文化

作者:王永霞发布时间:2021-07-08浏览次数:53

应急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交流刺绣经验,弘扬彝绣文化

通讯员:王永霞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广大乡村的群众面临着许多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为探寻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喜德县彝欣社区彝绣产业发展现状,加强居家灵活就业妇女间的彝绣经验交流分享,弘扬刺绣文化,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彝欣社区实践团走进“彝欣社区彝绣工坊”,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围绕绣娘从业心得以及在从业过程中的感悟,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分享活动。

“从小我就对彝绣感兴趣,受家庭影响便开始接触彝绣了。大凉山的彝绣闻名全国,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所以我从事彝族刺绣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彝欣社区绣娘阿的几几介绍到。据了解,喜德县彝欣社区的彝绣产业由喜德县妇女联合会牵头,为促进绣娘们的刺绣技艺提升,目前已经举办了六期彝绣技艺培训。彝欣社区的彝绣产业不仅是居家灵活就业妇女们贴补家用的来源,同时,也是实现彝欣社区乡村振兴的基础。

“刚搬来的时候,我们互相都不认识。但是我们又都在彝绣工坊刺绣,所以大家围坐在一起刺绣,慢慢地也就相互熟悉了。”彝欣社区绣娘阿于伍呷说到。彝欣社区是六大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之一,涉及9个乡镇33个村的百姓,因此在社区搬迁后增强社区绣娘们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绣娘经验交流分享会的主题是“交流刺绣经验,弘扬彝绣文化”,第一部分主要是经验交流,让绣娘打开心扉说彝绣。第二部分是互动联谊,通过绣娘巧手乒乓、鼓动彝心等几个游戏,在游戏中增加绣娘们之间的感情。

此次经验交流分享活动,不仅是让绣娘“大胆”讲出来,更是让实践团“深入”发现问题。用面对面的交流形式,让绣娘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相互分享经验交流从业心得,弘扬彝绣文化,促进彝绣产业发展。相信在未来几年,喜德县彝欣社区的彝绣产业将会走向更高的舞台,也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彝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