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举办西华讲堂
2018-04-17 来源:校团委 学生通讯员: 点击数:146

主题:大数据视野下的中国司法及其改革

时间:2018416日日

地点:图书馆报告厅

主讲人:左卫民

介绍:左卫民,法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学社会矛盾与社会管理研究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纠纷解决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实证法律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等职。

 左卫民教授承担了包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民内部矛盾解决体系的完善》、中国—欧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项目《简易刑事程序研究》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福特基金项目、中国—欧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项目等科研课题;独立或合作出版了《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刑事诉讼的理念》、《刑事程序问题研究》、《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 》、《合议制度研究》、《在权利话语与权力技术之间:中国司法的新思考》、《诉讼权研究》、《最高法院研究》、《简易刑事程序研究》,《中国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变革时代的纠纷解决》著作;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其中有5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主要内容:

 讲座上,左卫民教授就十九大报告中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这两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怎样把最新的东西运用到法律实践和法学研究中呢?左教授从七个大方面展开了他的讲解。首先,为何从数据看中国司法?左教授认为,用数字展示中国司法有助于理清中国司法的整体样貌,纠正基于个案的偏见,同时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司法改革方案以及打造新型实证法研究范式。其次,左教授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数量运用大数据做出了趋势性分析。他以十八年前后的高新西区基层人民法院处理案件的多少举例,十八年后的法院处理的案件越来越多,使得法院空间不断改造,究其原因是十八年前的法院没有充分运用大数据理性地分析未来诉讼的增长趋势,从而导致没有合理地建设法院,使得现存的法院空间不够用。由此可见大数据的重要性。第三,左教授利用大数据对法律职业群体的数量和专业素质做了趋势性分析,其结果为司法职业人员在数量、学历上有所增长,司考通过率不断提高以及法学教育不断扩展。第四,在司法公正方面,左教授认为这是主客观相结合的数量评价,其中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二审案件总体情况及其改判率、再审案件情况、涉诉信访情况得出结论。第五,谈及司法能力与司法效益,左教授希望通过自己提供的数据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从而有自己的一番见解。第六,关于如何进一步运用司法大数据,左教授着重提到了人工智能的运用。第七,针对如何改革,左教授有一个初步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增加司法投入,提升司法能力;增加一线司法官数量;强化律师功能等七个方面。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针对讲座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左教授认真且耐心地一一作答。最后,张楚院长总结发言,希望同学们多关注新科技的发展,学会运用大数据分析问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早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它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处理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本场讲座左卫民教授主要就大数据技术在司法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积极探讨了大数据与中国司法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做了相应的价值分析。相信通过本场讲座,大家对于大数据与司法改革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没有的法律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排行